ECUPL

华政要闻

  • 2025-03-06
    2月21—23日,由中国法学会航空法学研究会和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齐众杯”第十六届国际航空法模拟法庭竞赛中国区选拔赛于山西大同成功举办。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华东政法大学代表队荣膺全国亚军(一等奖),成功晋级将于四月在希腊雅典国立卡波季斯特里安大学(National and Kapodistrian University of Athens)举行的国际半决赛。同时荣获正方优秀书状奖、反方最佳口头答辩奖、正方优秀辩手奖和杰出指导奖等多项团体奖和单项奖。我校代表队由国际法学院教师郑派负责组织联络和指导,国际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党思琛和胡方圆担任学生指导及领队。队员包括国际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付若萤、徐培栋,本科生李佳怡和刑事法学院本科生陈紫宁。在国际法学院党委和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代表队充分发扬华政学子“逆境中崛起,忧患中奋进,辉煌中卓越”的精神,备赛充分、发挥稳定,得到了组委会和评委法官的一致好评。备赛过程中,代表队得到了国际法学院司平平教授和外教Burke Moore教授等多位老师以及校外专家学者、往届赛队队员和校友的悉心指导和帮助,给队员们提供了宝贵的竞赛经验与建议。“莱顿-塞林”国际航
    查看详情 
  • 2025-03-06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贯彻学校“双高”试点改革部署,服务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2月27日,我校立法研究院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交流座谈。立法研究院院长刘风景,虹桥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黄维鸿以及研究院有关专家、虹桥街道人大工委科室负责人、专职干部等参加座谈。刘风景对黄维鸿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他就学校立法学学科建设总体情况、立法研究院的功能定位和学术特色等做了介绍。他表示,立法研究院将贯彻学校党委的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全国、长三角和上海立法需求,推动立法学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立法机关提供有力支持,培养更多高素质立法人才。黄维鸿就学校多年来对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围绕基层立法联系点基本情况和近年来的工作做了介绍。她表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首批设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基层立法联系点与立法研究院在多个方面具有合作探索的条件,希望双方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开展学理化和应用性研究,推动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与会双方就
    查看详情 
  • 2025-03-06
    2月27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习近平法治思想传播中心在南京成立并开讲“法治大讲堂”。会上,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新闻传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东南大学法学院与江苏法治报社共同签署《法学传播战略合作协议》。韬奋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范玉吉出席签约仪式。媒体担当赋能理论传播,多维协同构建传播矩阵。习近平法治思想传播中心的成立,不仅勾勒出主流媒体的使命担当,更彰显了以媒体融合创新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传播的清晰路径。本次韬奋新闻传播学院与新华报业集团旗下江苏法治报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并进,共同探索高校新传学院与地方法治媒体深度融合新模式,共同搭建开放的校媒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开创融合发展新篇章。韬奋新闻传播学院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等理论的教育研究和传播,将通过本次合作为中心科研赋能,以“全新形式”重塑传播理念,以“全媒形态”创新传播方式。同时,学院将努力把科研专业优势转化为媒体内容生产核心竞争力,做好法治传播文章,大力推动新闻传播学科和文化法学科的融合发展。来 源|韬奋新闻传播学院编 辑 | 申建华责 编 | 曹 婧
    查看详情 
  • 2025-03-06
    2月27日,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邬斌,团市委合作交流部部长许晔婷、组织部副部长赵丹丹,合作交流部副部长龙乾、一级调研员李军洁一行莅临我校,送挂职团干部返校并座谈。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虞潇浩,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家华,校团委书记张晶星,校团委副书记胡锡、刘亮、朱芳婷参加座谈会。 虞潇浩代表学校对团市委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团市委一直以来对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关心、对挂职团干部的培养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今年是学校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希望能与团市委加强友好合作,在“聚焦培根铸魂,完善青年骨干培养体系”“紧扣思想引领,创新团学活动载体”“发挥华政法治特色,推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我校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 赵丹丹、许晔婷分别介绍了挂职干部的工作表现。张晶星就我校共青团对外合作交流等工作进行了整体汇报。 座谈会上,邬斌向学校多年来对团市委工作的支持表达感谢,并充分肯定了我校共青团工作所做出的成绩。他指出,刘亮同志挂职期间工作积极主动,经受住了大历练、真考验,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了华政团干部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他期待
    查看详情 
  • 2025-03-05
    2025年2月28日,信息化办公室与刑事法学院联合召开AI(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研讨会。信息办主任朱尚明、刑事法学院虞浔教授、王永全教授、王弈教授、刘洋老师、信息办副主任陈婷以及骨干教师参加了会议。会上,朱尚明做了题为《利用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开发本地知识库应用》的主题报告,从大模型(LLM)及其发展概况、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本地知识库应用开发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以自行开发的面向校园信息服务的智能问答系统实践案例进行深入探讨,给出了AI在我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落地路径。刑事法学院计算机系刘洋老师做了题为《大模型发展及其在科研和教学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从大模型发展历程、智能体、大模型在科研和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和应用场景。虞浔老师结合其负责的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刑事心理学》项目,畅谈了AI技术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应用展望,建议以《刑事心理学》课程作为试点,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王永全老师和王弈老师分享了各自对AI技术的认识体会和应用思考,其他与会老师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及在校内如何落地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
    查看详情 
  • 2025-03-05
    2月24日,全校师生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饱满的工作学习热情开启新学期。校领导、教务处领导及相关学院领导对开学当天的教学工作极为重视,将巡课听课作为每学期初的常规工作。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校党委副书记陈玉刚,副校长洪冬英带队实地查看松江校区的开学上课情况。开学首日,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开局良好。任课教师均提前到岗,备课充分;学生出勤率整体较高,课堂纪律良好;各项教学、实验设备运行正常,教学环境干净整洁,教学服务保障到位。为确保新学期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学校提前部署做好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材发放等准备工作。各学院办理报到注册手续的老师都提早到达岗位,工作现场有条不紊。教材管理中心会同相关单位做好新学期教材的整理、打包及发放准备工作,累计顺利发放各类课程教材257种,8023册。来源|教务处
    查看详情 
  • 2025-03-03
    3月1日上午,由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市法学会共同主办,我校刑事法学院和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联合承办的“当代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长宁校区召开。研讨会围绕我国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防治问题进行了阶段性的历史回顾、学术总结与新征程展望。我校功勋教授徐建先生的新书《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四十年》在研讨会上同时发布。来自沪内外的130余位嘉宾、师生参加研讨会。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主持开幕式。叶青对各位领导、嘉宾百忙之中莅临长宁校区共襄盛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他表示,青少年权益的保护与犯罪防治是华政的传统优势学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以武汉教授、徐建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从服务党和国家需要出发,从犯罪对策学转向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未成年人保护的新领域探索,弥补了理论研究的空白。经过几年的艰辛探索,在理论体系与专业资料、期刊建设、研究建制构建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声誉。今天我们齐聚一堂,既是为了不忘来时的路,传承老一辈少年法学理论学者与少年司法实务专家们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也是为了搭建理论与实务高规格交流平台,展望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防治研究的未来方向
    查看详情 
  • 2025-03-03
    2月21日,绍兴市上虞区委副书记、社工部部长、政法委书记李海裕一行到访我校,聚焦涉外法治、基层治理、校地合作等方面开展调研。校党委副书记韩强代表学校接待调研组。韩强致欢迎辞。他表示,双方在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对协同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法治内涵,继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范式充满信心和期待。我校愿与绍兴市上虞区探索涉外法治联合体构建,优化机制、着眼实践、协同创新,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企业出海法律服务保障、侨益保护研究等方面深化合作。李海裕回顾了校地协同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的积极实践,并结合上虞区企业外贸出口型特点,表达了聚焦涉外法治领域深化校地合作的愿景。他期待,双方持续加强对接、发挥所长、深化合作,凝聚法治服务力量,服务校地建设发展,探索校地合作新范式。绍兴市上虞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陈坚,上虞区司法局党组书记蒋峰,上虞区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章天天,上虞区委办副主任陈鸿等,我校国际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侯玉芹,副院长许凯,戴艺晗副研究员,涉外法治学院贺炯副教授等参与调研交流。来源| 学校办公室图片| 丁芃
    查看详情 
  • 2025-03-0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委对教师工作的全面领导,2月26日下午,学校召开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暨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全体会议。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主任叶青主持。校党委书记、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主任郭为禄对过去一年学校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肯定,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刻阐述,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进一步加强学校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作了全面部署。他强调,要深刻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结合2024年市委对学校巡视反馈意见,全面梳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深刻反思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把问题梳理透、思考透,研究透,最终落实透。他指出,要坚持一线原则,全面排摸,加强调研,动态摸清情况。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要深入二级单位,学院领导要深入教研室,开展工作指导和调研,克服官
    查看详情 
  • 2025-02-28
    2月27日,我校领导、拓展工程参建单位和师生代表一同为明远楼揭幕,并在明远楼一楼小剧场举行松江拓展工程启用仪式。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虞潇浩主持仪式。▲明远楼▲弘毅楼▲明理楼“我们盼了很久,十几年的夙愿终于从一片蓝图到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刻,也让我们深远思考从建设大楼到造就大师这一永恒主题。”郭为禄回首项目建设过程,感慨其中的万千艰辛,向每一位为项目付出辛勤努力的参建单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表达感谢和敬意,希望在新“大楼”里造就更多年轻的“大师”。他表示,长宁校区的开发,打造了上海城市治理的一张名片,松江校区也应该开启一个新的起点,更新思想观念,走向校园管理的共建共治。创造安全有序的管理模式,提高大学治理水平,让师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同时,让更有品味的建筑空间和文化环境,成为健身修心的重要场所,“明理明远,励勤弘毅”。“今天的启用仪式,标志着我校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将以这一工程为依托,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共同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贡献智慧和力量。”叶青在致辞中深情回忆了松江校区拓展工程完成这一路的挑战重重却步履铿锵。他表示,各参
    查看详情 
  • 2025-02-27
    2月21日下午,我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七次、第八次会议在长宁校区交谊楼辉贤厅顺利召开。校党委副书记韩强主持会议并讲话。 韩强代表学校党委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基金会发展的各位理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召开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七次、第八次会议,既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的总结与反思,更是对基金会未来发展的谋划与部署。他强调下一步学校将基金会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重大问题,确保基金会始终在党的领导下依法依规运行,确保公益属性不偏移、资金使用不越界。他对基金会的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始终以服务教育、助力发展为宗旨,当好学校事业的助推器。聚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民生等核心领域,科学规划资金使用方向,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二要拓宽筹资渠道,打造资源汇聚的强磁场。创新捐赠模式,探索设立冠名基金、项目化捐赠等新形式,吸引校友企业、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校地合作,主动对接地方发展战略,在产学研融合等领域策划品牌项目,提升基金会影响力。加强校友联络,建立校友捐赠常态化机制,通过情感纽带、荣誉激励增强校友归属感。三要推进阳光运作,树立公益组织的金招牌。强化信息
    查看详情 
  • 2025-02-27
    近日,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女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表彰2023-2024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集体)的决定》,我校教师杜素娟教授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称号,这是对她教育事业贡献的高度认可,也是我校全体师生的骄傲!杜素娟教授1988年走上教师道路,1998年进入我校任教,20余年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以满腔热忱和专业精神投身于教育事业。她所教授过的6门课程均曾获得评教满分,至今保持教学生涯所有课程评教全A记录,连续17年被学生票选为“十佳教师”,并荣获“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宣传典型”等多项市级荣誉;她准备贯通“大中小”全学段撰写文学经典进阶读本、推动家庭社会展开文学经典有序阅读的计划,也得到了“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教师项目”的认可。作为校级“杰出教学贡献奖”“教学名师”等教学荣誉获得者,她以学术支撑教学,出版学术专著5本,发表C刊论文10余篇,在文伯书院通识教育中心曾带领教学团队在短短几年内,推出20多门新课,建成10余门思政改革课程,获教研教改项目50多项,团队成员中三分之一获评“十佳教师”及提名,获评集体“励勤奖”、市级“思政领航精品团队”等。自2021年担任教务处副处长以
    查看详情 
  • 2025-02-20
    2025年1月21日下午,国际调解协会(IMI)主席Tat Lim在上海市徐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受聘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调解研究中心的专家顾问。这一重要任命象征着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与全球知名的国际调解协会进一步合作,标志着双方在推动调解研究与实践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受聘仪式开始前,Tat Lim先生受邀参观了西岸数字谷国际法律服务集聚区和徐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仔细听取了徐汇区司法局和人民调解协会相关负责人对于调解工作的情况介绍。他表示,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纠纷解决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人民调解领域的经验和智慧值得借鉴和推广。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杜涛为Tat Lim颁发了聘书,并在讲话中表达了与国际调解协会开展深入合作的愿望。院长指出,Tat Lim的加入将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调解研究中心带来宝贵的经验和国际视野,必将推动涉外调解研究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参与此次活动的还有国际法学院的倪静、费秀艳和陈曦三位老师,他们对Tat Lim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期待未来能与国际调解协会共同开展各类学术研讨、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活动。国际调解协会(International M
    查看详情 
  • 2025-02-20
    在南方小年之际,来自乍得、缅甸、印度尼西亚、巴拿马和老挝等国的留学生,在华东政法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韩逸畴的带领下,前往北京浩天(上海)律师事务所参观交流,共同庆祝即将到来的中国农历新年。本次活动由北京浩天(上海)律师事务党支部书记麻云程律师主持。北京浩天(上海)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赵可青律师致辞,他对华政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在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强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后,赵律师给留学生讲解“年”与春节起源的传说。赵律师不仅解释了春节中贴春联、放鞭炮、挂红灯笼等习俗的由来,还指出了“年”所具有的一种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旧岁和灾害,而驱赶“年”的过程则象征着迎接新年、祈求平安和幸福。这种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在文化讲解环节,北京浩天(上海)律师事务所的青年律师代表潘仁麟律师等通过PPT等形式,向留学生们详细介绍了中国的重要节日,如腊八、小年、除夕、春节和元宵。讲解内容不仅涵盖了各节日的历史起源,还深入探讨了相关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在此过程中,留学生们积极参与交流,分享了他们对中国节日的感受和理解,并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在
    查看详情 

最热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