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11
9月10日,以“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主题,我校2025年教师节庆祝大会暨师德讲坛在松江校区举行。校领导、教师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单位党政负责人、从教30周年教师代表、全体获奖教师、专任教师、专职辅导员及学生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庆祝属于教育工作者的节日。校党委副书记韩强主持大会。“做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好老师”“做一个善良的园丁,勤劳地耕作培养,用美好的收获来酬答人民的期望。”郭为禄引用1952年魏文伯院长的小诗表示,从“帐篷精神”到不断完善的教师荣誉体系,学校始终传承尊师重教传统,不断续写师德师风新篇章。他回顾过去五年,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长宁校区历史建筑群修缮完成,松江校区二期、凯旋路校区投入使用,新增建筑面积11.25万平方米;教师队伍增至855人,高级职称占比达59.8%,101人入选国家和上海人才计划;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55项,成立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教育法研究院牵头国家教育法典编纂研究。郭为禄指出,上海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学校发展带来历史机遇,改革核心聚焦四大要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服务贡献能力提升为重点;人事制度改
查看详情
-
2025-09-16
9月11日上午,南京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蒋恩铭、《南大法学》主编解亘、编辑蔡琳、黄旭巍一行四人来我校《法学》编辑部进行交流调研,《法学》编辑部主编胡玉鸿,副主编袁发强、姜涛以及编辑部全体人员参加了座谈会。胡玉鸿对《南大法学》编辑部的来访交流表示欢迎,对《南大法学》入选CSSCI表示热烈祝贺,并就《法学》编辑部的人员情况、办刊流程和审稿机制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刊物内卷、刊物同质化严重等办刊中遇到的困惑问题。蒋恩铭介绍了《南大法学》的总体情况,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来访,学习《法学》的办刊经验。《南大法学》编辑部三位成员就期刊制度建设、编委会职能和作用、编辑工作评价考核机制、编辑与作者的交流机制、作者发文篇数、目录排序、优先电子出版等问题咨询《法学》编辑部的做法,胡玉鸿等一一作了详尽解答。双方还就稿件初选方式、校对流程、外文文献的引用、直接间接引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彼此的经验。交流学习取真经,汲取经验促进步,今后,编辑部将继续加强与兄弟院校编辑部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学习其他刊物的办刊经验,进一步推动《法学》期刊的建设和发展。来源|《法学》编辑部
查看详情
-
2025-09-16
2025年暑期,涉外法治学院33名本硕学生赴香港开展为期两周的有组织实习实训。本项目是学院与香港大律师公会合作共建《普通法精要》全英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通过机构参访、庭审观摩、大律师事务所实习等丰富形式,增强学生对涉外法律实务的理解与体验。8月初抵达香港后,实习团的同学们被分配进入多家大律师事务所,在带教大律师的指导下开展师徒带教制实习。两周的工作里,同学们直接到参与法律文书撰写、案例检索等实务中,并跟随带教师父到各级法院,亲身体验香港大律师的工作状态和专业素养。除了实习工作外,学院还安排了丰富的集体参访活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同学们详细了解了香港司法架构、律政司职能及其在维护法治中的核心作用。实习团还赴香港法律援助署参观交流,学习香港法律援助的申请机制、服务范围及运作模式等知识,对香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有了深入认识。而在香港廉政公署(ICAC),同学们在参观中深切感受到香港法治中“廉洁”与“公正”的核心价值,并对廉政机制建设在法治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同学们了解了国际商事仲裁流程、香港仲裁规则及其在全球争议解决中的地
查看详情
-
2025-09-16
涉外法治学院22级本科生及23级研究生共24名同学在今年6月举行的全国大学法语四级考试中获得通过率100%、优秀率33%的优异成绩。其中本科生胡子璇同学获最高分94分(百分制),研究生刘翔同学获93分,充分展示了同学们扎实的语言功底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初步成果。此外,我院23级本科生及24级研究生共2名同学提前一年参加大学法语四级考试,均顺利通过,1人获成绩优秀(85分以上),展现出同学们浓厚的学习热情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全国大学法语四级考试(CFT4)是面向全国所有非法语专业在校生的语言等级考试,其权威性与专业性受到广泛认可。涉外法治学院在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及语种范围的拓宽。除普通法全英语核心课程外,增加国际组织官方语言之一的法语作为语言必修类课程。特邀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朱晔老师亲自授课指导,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带领学生们实现从零到通的突破,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增添光彩。未来,学院将继续注重涉外法治人才语言素养的提升,朝着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战略思维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的目标不懈努力。
查看详情
-
2025-09-12
前期,副校长罗培新带队前往北京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留基委)国际组织后备人才项目答辩。我校顺利通过答辩,并于近日正式获批。留基委将连续三年每年资助我校14名硕士生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赴奥地利格拉茨大学交换学习。这是我校首次申报留基委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并成功立项,充分肯定了我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成果。为加快培养一批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治理人才,提升研究生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留基委实施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此次我校获批的项目有四个: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荷兰伊拉斯谟大学的硕士学位项目,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的硕士交换项目。学生每年可分两批申请,获批学生将获得留基委提供的一次性往返国际旅费及赴国外攻读学位的学费资助。本次获批的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将资助学校近50名学生参与国外高校学习、国际组织实习。这是我校贯彻育人资源力量联通、贯通、融通基本战略的实质成果,也是我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涉外法治国际组织人才的有力体现。我校认真学习、领会留基委项目实施要求,力求充分发挥
查看详情
-
2025-09-12
8月28日,正值新学期开学季前夕,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法治副校长丛书发布暨青少年法治教育研讨会,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公检法司系统、上海市妇联、上海市青少年事务中心、部分高校学者、青少年学生代表、教师代表等各界理论与实务专家、代表共计60余人出席。我校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导,青少年司法研究院院长高维俭受邀参加此次活动。在青少年法治教育研讨会环节,高维俭作为议题一“青少年法治教育与法治文化认同”的嘉宾进行了与谈交流。高维俭表示,青少年法治教育主要是从前端开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教育矫治不良未成年人措施的重要内容。要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必须要着力解决优秀法治文化的认同问题。对此,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当代传承,另一方面需要合理借鉴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中的域外优秀法治文化元素。同时,青少年法治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基于青少年身心特点及其发展的科学规律,秉承福利优先、注重保护以及越轨矫治的政策逻辑,在不断健全青少年福利制度、保护制度和越轨处置制度的同时,将法治教育措施有机融入相应的制度系统,并注重个别化、科学化和实
查看详情
-
2025-09-11
近日,我校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合作开发的《中国检察学》系列课程在松江校区正式开讲。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陈勇负责课程首讲,近200名本科生、研究生及部分教师代表参加课程学习。陈勇以“中国检察制度的自主发展与实践路径”为主题,系统阐述了中国检察制度的历史沿革、职能定位及新时代背景下检察工作的重大意义。他强调,“中国检察制度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和价值追求,绝不能简单套用西方模式”,中国检察学的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强化自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他结合多年检察工作实际,通过典型案例和详实数据,生动展示了中国检察权的运行机制和现代化发展路径,为学生呈现了一堂理论深厚、内容鲜活的法治课。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本科生卢奕萱谈到:“本次课程以中国检察学的构建为主题开展,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此次课程使我清晰认识到检察学的学科定位、历史沿革、职能分工和建构路径,同时深化了对检察学综合性、交叉性和实践性的认识,为我今后检察学相关学习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本科生张诗怡分享道:“今天听完陈勇检察长的课,我深感检察学是一门底蕴深厚、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学科。课程系
查看详情
-
2025-09-10
暑假期间,我校精心设计涉港澳台合作与交流项目,积极组织各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们表现突出,赢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与积极评价,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7月9日至11日,2025年黄廷方∙法学奖学金复试及签约仪式在我校长宁校区举行。该奖学金由黄廷方慈善基金设立,旨在奖励优秀学生赴香港攻读法学高阶学位。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区联络办公室、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内地与港澳法学教育联盟秘书处的领导与专家评委,以及黄廷方慈善基金、信和集团代表共同参与评审工作。我校法律学院孙同学成功斩获该奖学金。2025年黄廷方∙法学奖学金签约现场刑事法学院丁同学、张同学两位内地生,经团委推荐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后简称:香港驻沪办)的实习机会。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两人参与公文处理、对外联络等核心工作,积极服务于 “入境事务组”,还深度参与“多面香港无限可能――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 周年酒会”的筹办,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我校同学与香港驻沪办带教老师合影知识产权学院郭同学、
查看详情
-
2025-09-10
近日,第二十三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长宁校区交谊楼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刑法学研究会、韩国比较刑事法学会、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由我校中国环境犯罪治理研究院、刑事法学院、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承办,会议主题为“生态环境犯罪的刑法惩治”。来自中国法学会、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上海市法学会、韩国比较刑事法学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学术团体、高校与科研院所、司法机关、法律实务机构的代表一百余人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洪冬英主持。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凯代表学校向中外来宾致辞。肖凯校长简要回顾了华政70多年的办学历史后指出,华东政法大学作为国家骨干政法院校,承载着培养高端法学人才、开展高水平法学研究,服务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华东政法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思想,积极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等中央文件的要求,加大对刑法学等传统学科研究内涵的更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韩国比较刑事法学会与我校联合主办并安排由我校承办本次重要会议,既是对我校一流法学学科
查看详情
-
2025-09-10
8月28日,第三届社会法前沿论坛暨“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二”)的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东政法大学社会法研究所承办,吸引专家学者、法律实务工作者、高校师生等80余人参会。开幕式上,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钱玉林,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陆敬波先后致辞。钱玉林指出,随着劳动用工形式日益复杂,劳动争议持续高发,《司法解释二》的出台正是对社会现实需求的精准回应,为处理劳动争议提供了有力支持,此次会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陆敬波用“理论与实务的双向奔赴” 来概括本次研讨的价值,强调《司法解释二》值得深入研究,期待通过论坛促成理论界与实务界的深度共识。研讨会分为上下半场,共包含四个主题。会议上半场由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开畅主持。主题一为“《司法解释二》与本市劳动争议裁判实践的衔接”,由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洪桂彬进行主题发言,徐汇区劳动人事仲裁院院长蹇鲁做会谈。主题二为“《司法解释二》与灵活用工”,华东师范大学法
查看详情
-
2025-09-10
近日,校党委副书记韩强一行赴烟台、青岛两地开展调研交流活动。此次调研紧扣“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主题,聚焦检校合作、涉外法治等关键领域,旨在深化校地协同,推动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深度融合。在烟台期间,韩强一行与烟台市人民检察院围绕检校合作开展深度交流。双方召开检校合作座谈会,烟台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丁西超出席会议,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李同民主持会议。会上,韩强介绍了华东政法大学相关情况。他指出,深化检校合作能够促进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的深度融合,更是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响应国家法治建设需求的重要举措。此次检校合作的主要任务在于人才培养,双方应合作研发新型实践课程,并通过举办系列座谈、专题讲课及“进校园”等活动,加强互动交流。希望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在理论研究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推动检校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发展。丁西超检察长介绍了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检察工作情况以及检校合作方面取得的成效。他强调要聚焦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和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发挥各自优势,系统推进理论研究与司法实务的相融互促。加强党建共建,打造检校合作品牌,以党建引领为检校合作赋能,深化党建互学互促;创
查看详情
-
2025-09-10
2025年8月30日,华东政法大学青岛校友会2025换届大会暨迎新送新会在青岛市隆重举行。此时八大关的梧桐染上了初秋的金黄,华政青岛校友会以山海为笺,邀请青岛市内以及全国各地150余位校友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强、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曹都国、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高玉明、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赖锦盛、人事处副处长栾绍兴、法律学院副院长潘小军、经济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鲁凤、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翟巍、刑事法学院副院长倪铁、刑事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江、知识产权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家铭等出席会议。华政山东校友会秘书长吴靖,华政北京校友会会长刘桂明,华政潍坊校友会会长马东宁、秘书长李金元,华政深圳校友会副会长郭斐,华政浙江校友会秘书长钱淼,华政苏州校友会秘书长韩冰,华政大连校友会会长孙福谋,华政云南校友会会长陈永福,华政山西校友会副会长孙昱航,华政无锡校友会代表杨志浩等兄弟校友会代表,以及西南政法大学青岛校友会会长陈红、秘书长姚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岛校友会会长祝巍,中国政法大学青岛校友代表张红光、代宝义,西北政法大学青岛校友会秘书长谷元山等兄弟院校校友会代表到场祝贺。韩强代表学校及校友总会发
查看详情
-
2025-09-08
近日,2022-2024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我校教务处副处长杜素娟教授凭借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卓越贡献与服务社会青年的突出实践,光荣当选这一市级荣誉称号,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再添光彩。自1998年以来,杜素娟教授已在高校教育岗位上深耕27 载,始终以赤诚之心坚守教学一线,是全校任教 20 年以上仍保持学生评教全A记录的唯一教师。她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深耕中外叙事文学,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以及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凭借深厚的学术素养与生动的教学风格,获评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宣传典型、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奖项,获得东方英才教师项目支持,并获得市教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记功”等表彰。她也是华东政法大学“杰出教学贡献奖”“中金缘法奖教金”等校级荣誉首届得主,至今连续18年被学生票选为“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20 余年义务担任学生人生导师,以温暖与专业成为无数学生成长路上最信任的 “引路人”。在做好校园教学工作的同时,作为无党派人士与上海市人大代表,杜素娟教授始终心系社会青年成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搭建起教育服务社会的桥梁。她在B站开设 “杜素娟聊文
查看详情
-
2025-09-0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长远所需,也是当务之急。为响应和落实学校提出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建立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机制,8月中旬,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在我校长宁校区召集召开涉外法治人才专项工作会议,围绕学院和学科重点工作、涉外法治人才专项工作等进行部署。学院院长贺小勇教授主持会议,徐明教授、副院长梁爽教授、各教研室代表及资本市场研究院相关成员等10余名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出席了本次会议。徐明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强调,学校高度重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学院应立足时代发展需求,深耕国家金融法治建设重大战略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关课题研究,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上海市委决策部署过程中,切实发挥学院职能作用。他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建言献策、破解发展难题,结合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加速推进综合改革方案实施的目标任务,为学院后续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撑。贺小勇院长向与会人员系统介绍了学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与综合改革方案。他指出,在学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设置中已彰显学校对国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