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UPL

华政要闻

  • 2025-06-13
    为深入贯彻上海市高校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改革部署,加快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月5日,副校长洪冬英率队赴上海电机学院开展调研交流。教务处副处长杜素娟、陈绍玲、罗小莹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调研。上海电机学院副院长王宏志,教务处处长吕红芳,副处长张帆、杨洪刚、饶蕾及相关科室科长出席了调研座谈会。王宏志副院长对华东政法大学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上海电机学院的发展历程。他介绍,从专科升为本科,再到2020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始终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坚定地走产教融合的特色发展道路,毕业生就业质量良好,为上海及临港新片区产业培养了一批卓越的现场工程师。吕红芳处长详细阐述了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学校紧密围绕产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优化招生选拔与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建模式,并深入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旨在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洪冬英副校长谨代表华东政法大学向上海电机学院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表示衷心感谢。她介绍了我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法学人才培养工作思路和专业布局的理念与举措。学校立足自身优势,在大类培养的框架下,鼓励各法学院深化
    查看详情 
  • 2025-06-13
    6月6日下午,第十二届“戈峻英才奖”颁奖典礼暨“拾光叙语·智启未来”与戈峻学长的成长对话会在我校松江校区集英楼成功举行。天九企服董事长兼CEO戈峻,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玉刚,天九企服高级副总裁、首席品牌官李佳蔚,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宋瑞,校团委书记张晶星及200多名师生出席活动。陈玉刚代表学校向戈峻校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回顾了12年来,“戈峻英才奖”激励华政学子勇立时代潮头、笃行奋进的累累硕果。他勉励华政学子,一是深学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人生航程的价值指引,增长投身法治强国建设的能力本领;二是以勇立潮头的胆魄,开拓创新的精神,敢于面对风险挑战,勇于探究无人区域;三是以戈峻先生为榜样,始终不忘回馈社会,关心奖掖青年成长成才。戈峻先生向在场师生讲述了一个关于“看向大海”故事。他回溯 34 年前在荷兰海牙的奇遇,一位企业家老先生的一句“人,要看向大海”,如同一束光点亮了他的职业航程。他以荷兰商业精神为引,阐释全球化视野的深层内涵,鼓励学子突破思维茧房,在时代变革中寻找“长长的坡与厚厚的雪”。强调法律人需以专业根基为“厚雪”,以时代机遇为“长坡”,在坚守良知与拥抱变革中实现价值
    查看详情 
  • 2025-06-13
    6月4日,由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主办、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仲裁研究中心承办的“海事仲裁案件处理实务”主题讲座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总部徐飞副秘书长主讲,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仲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华教授主持,国际航运法教研室党支部书记郑雷副教授总结评议。徐秘书长深耕海事、海商及国际贸易仲裁领域20余年,积累了丰富独到的实践经验,于今年4月受聘为华政上海仲裁研究中心研究员。作为资深仲裁实务专家,她不仅是多家仲裁机构的核心仲裁员,还兼任上海仲裁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海商法研究会副会长和上海市法学会海洋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徐秘书长围绕海事仲裁中存在的各类关键实务问题,从多维度深入解读仲裁规则的适用与演变、仲裁条款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瑕疵条款案例、送达程序与瑕疵情况下的司法监督、临时仲裁的制度动态以及前景讨论等。在提问环节,现场师生热情高涨,国际法学院的朱致远、张静怡、胡方圆三名同学围绕“临时仲裁是否以及为何在海事领域更受青睐”“伦敦等地临时仲裁为何具有传统固有优势”“实践中司法对于仲裁的协助与支持的具体体现”等问题踊跃提问。徐秘书长逐一耐心解答,深入探讨,充分展现了海事仲裁理论与实
    查看详情 
  • 2025-06-13
    日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第五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沪教委高〔2025〕22号),我校五门参赛课程均获奖。其中,刑事法学院陈邦达老师作为《刑事诉讼法学》课程主讲教师,带领团队荣获基础课程组一等奖;刑事法学院胡裕岭老师作为《侦查学》课程主讲教师,带领团队荣获新文科组一等奖;法律学院吴一鸣老师作为《民法学总论》课程主讲教师,带领团队荣获新文科组优胜奖;国际法学院蒋圣力老师作为《外层空间法》课程主讲教师,荣获课程思政组优胜奖;韬奋新闻传播学院孙祥飞老师作为《网络舆情分析理论与实务》课程主讲教师,带领团队荣获产教融合组优胜奖。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每年举办一届,本届大赛以“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旨在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助力“四新”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打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与交流的标杆。经校赛选拔、市赛网络和现场评审、公示等环节,我校五位老师获奖。“构建‘理论—实务—价值’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夯实法科生程序正义根基,锻造其数字时代司法实战能力,为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提
    查看详情 
  • 2025-06-13
    近日,由刑事法学院刑事法律系主任陈邦达教授带领,学院卓越刑事法律人才实验班本科生、诉讼法学研究生及我校其他专业30余名学生前往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参观学习。松江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徐翀热情接待了我校一行。来自第六检察部的检察官以“数字检察”为主题,分别从“数智办案”和“数智管理”两方面,向我校师生介绍了松江检察院数字赋能检察工作情况。通过检察官的详细讲解,同学们切实体会到了数字检察建设对提高司法工作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推动案件办理智能化与网络化的重要作用。来自第一检察部的检察官以“基层检察工作”为主题,从检察三大职能,“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法律监督”入手,系统介绍了检察官办理案件全流程。学生们切实感受到到基层检察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刻意识到正是检察官这种“工匠精神”守护着城市的法治温度,在建设法治上海、平安上海过程中离不开基层检察官的辛勤付出。在最后的自由讨论环节中,师生们围绕“数字检察”“刑事诉讼程序的落实情况”“就业实习”等问题与检察官进行讨论交流。此次参观活动让同学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参访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参访,不仅对数字检察建设有了全新的了解,
    查看详情 
  • 2025-06-13
    2025年6月6日,第七届上海高校学生理论宣讲微课程决赛在复旦大学举办。我校商学院学生、校史文化协会宣讲部讲解员王蓓丝凭借作品《让建筑可阅读 让文化可触摸——人民城市的华政答卷》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一等奖。本次大赛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共创幸福美好生活”为主题,吸引了全市高校千余名学子参与。初赛阶段共收到上海57所高校的141门课程,经各校严格初审推荐、专家复评遴选,最终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的20部作品入围决赛。王蓓丝同学以苏州河畔的华政长宁校区为叙事载体,通过“建筑可阅读”“文化可触摸”“人民城市的华政担当”三大篇章,将百年文保建筑群的历史基因与人民城市建设的当代实践深度融合。“当建筑可阅读、文化可触摸,城市的灵魂便有了温度,人民的幸福便有了厚度。”在决赛现场展示中,王蓓丝以扎实的理论功底、饱满的宣讲激情和富有感染力的视听呈现,将法治文化传承与人民城市建设的华政答卷娓娓道来。此次优异成绩的背后,是精心筹备与团队协作的结果。从选题策划到内容打磨,王蓓丝得到了档案馆顾玉萍、韩书婷老师的大力支持与专业指导。她们为课程内容提供了详实的历史资料与理论支撑,确保
    查看详情 
  • 2025-06-13
    近日,我校纪检监察机构、党委巡察办与嘉定区纪委监委开展联组学习。双方就深入学习和领悟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共同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展了交流研讨。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陈玉刚出席会议,嘉定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区一级巡视员冯捷主持会议。陈玉刚同志介绍了学校近况以及纪检监察学科的建设情况,结合工作交流了学习体会,表示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在强化理论武装上有更高的要求,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重要思想和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增强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成效经验学习中激发更强斗争精神,提升工作本领,推动纪检监察工作更高质量发展;在作风建设上更严格要求自己,从严检身正己,以过硬的作风锻造纪检监察铁军;在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上保持清醒认识,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定不移推动正风肃纪反腐向纵深发展。冯捷同志介绍了近年来区纪委监委在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相关重点工作情况。针对本次学习主题,他表示,要深化思想认识,筑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根基,从政治高度出发,把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
    查看详情 
  • 2025-06-13
    6月6日,华东政法大学第二届经典著作阅读大赛决赛在松江校区明镜楼尚法厅圆满落幕。校内外评审专家及师生代表一百余人出席活动。12名从复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选手,经过三个小时的激烈角逐,以精深的理论阐释和敏锐的现实关怀,呈现了一场学术思想的深度碰撞。决赛分为开幕式和现场展示两个环节。开幕式由华东政法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罗小莹主持,现场展示环节由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外法律文献中心主任朱俊主持。经济法学院党委书记朱敏发表开幕致辞。她指出,经典著作阅读对法学教育、学术素养及人文精神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阅读大赛不仅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有助于同学们深化专业学习。她介绍,本届赛事创新构建学术指导与学科融合的双轨机制,不仅邀请了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王立民教授开办《读书与人生》讲座,还在决赛前引入博士带教制度,由博士生负责人分组指导选手开展多轮演练。大赛选题涉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国际法学比较等研究,在展现法治软实力的更新之外,也呼应了学校涉外法治、数字法治等新兴学科建设需求的有益进步。朱敏书记鼓励选手们,在通过比赛展现风采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12位选手围绕法学经典与跨学科
    查看详情 
  • 2025-06-13
    2025年6月8日,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中,我校代表队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出色的庭审表现和默契的团队协作,从全国155支高校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团体一等奖、最佳书状奖,王恩海、王晓华获卓越指导教师奖,充分展现了我校法学教育的丰硕成果和青年学子的卓越风采。我校代表队由本科生朱薇静、钱思逸、吴羽欣、陈宸、徐文砚、王童语、吴俊骁、诸佳璐组成,刑事法学院王恩海教授、王晓华副教授担任指导教师。自今年3月起便投入高强度备战。校外指导教师洪梓桉、白翔飞、朱晔明、李雨洋,我校博士研究生蔺兮浠以及教务处陈绍玲、王连昭等晨暮相伴,倾力护航。本次竞赛共3个案例赛题,涵盖刑事法、民商法,紧扣社会热点与法律前沿问题。全国155家高校报名参加了预选赛,32家晋级正式赛。在决赛中,我校代表队抽中控方,面对复杂案情和激烈质询,队员们沉着应对,在举证阶段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辩论环节旁征博引、金句频出,赢得评委高度评价。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国模”,英文简称“NCMC”)是国内高校法学学科的顶级赛事,由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法学组联席会主办。现有国内拥有法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高校轮流承办,
    查看详情 
  • 2025-06-13
    在2025年第22届亚洲法律学会年会期间,我校连续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蒙古国立大学及印度尼西亚大学达成重要合作意向,通过签署协议与开展深度对话,进一步拓展亚洲法学教育合作网络,推动区域法治人才培养与学术资源共享。与朱拉隆功大学签约:开启中泰法律教育合作新篇章5月27日上午,华东政法大学与泰国顶尖学府朱拉隆功大学在长宁校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学生交换、教师交流、联合研究及学术资源共享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朱拉隆功大学法学院院长、亚洲法律学会理事会现任主席Pareena Srivanit助理教授、法学院副院长Poomsiri博士与我校国际交流处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伍巧芳教授代表两校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就合作项目开展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表达了深化中泰法律教育合作的共同愿望。签约仪式结束后,Pareena Srivanit院长出席了“2025年亚洲法律年会”开幕式并致辞,阐述了亚洲法律学会对区域法律合作的愿景和发展方向。她在接受我校学生媒体采访时表示,ASLI是亚洲法律学者的核心枢纽,致力于汇聚具有共同关切的法学人士,学者们齐聚于此,交流法律洞见与观点,向世界传播亚洲法学智慧,让
    查看详情 
  • 2025-06-09
    5月29日下午,徐汇区涉外法律服务“全球1小时响应计划”发布会暨人工智能涉外法治人才培训班结业式在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举行。华政国际法学院院长杜涛教授受邀参加本次活动,与徐汇区委依法治区办副主任、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左静鸣共同为“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实验室徐汇中心”揭牌。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实验室徐汇中心(“徐汇中心”)将推动华政与徐汇区之间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建立多主体、常态化沟通机制,助力徐汇区模速空间人工智能(AI)企业开发涉外法治场景应用程序,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和外国企业“走进来”提供AI风险评估预测,实现出海企业和海外企业、境内外法务团队、国内外法学科研人员和AI科技人员之间的互动机制,共同探索法律+人工智能的多维面向。华政国际法学院深度参与徐汇涉外法治建设,推荐境外律所参加徐汇区涉外法律服务“全球1小时响应计划”。此外,国际法学院参与了徐汇区人工智能涉外法治培训课程建设,帮助设计课程大纲并邀请境外导师与我院教师联合授课。来自律所、人工智能企业、高校、市区政府部门等120余名学员全程参与培训课程,学员代表对本次课程及我院教师授课给予高度评价,徐汇
    查看详情 
  • 2025-06-09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帮扶政策,推动华东政法大学附属麦地小学(以下简称“麦地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5月26日至28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虞潇浩率队前往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就麦地小学发展情况展开走访调研并看望我校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和当地师生。学校办(社会协同合作处)副处长王美丽、团委书记张晶星、云南校友会代表、河北校友会代表、福建校友会代表、上海校友会代表等参与调研。县委座谈共商教育帮扶新篇 5月26日下午,虞潇浩一行抵达景东县城,与景东县委进行座谈,景东县委副书记陈益、县委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恩禹等出席,双方展开深入交流。 陈益对华东政法大学十年以来给予景东县教育事业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从景东县社会发展整体情况、教育发展情况、麦地小学情况、未来合作四方面展开介绍。陈益表示,近年来,在华政的帮扶下,麦地小学的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师资队伍逐步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 虞潇浩表示,研支团项目是我校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从大都市到哀牢山,研支团支教经历使同学们实现了从“被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身份转变,从脱贫攻坚到乡村
    查看详情 
  • 2025-06-09
    百年风云激荡,青春热血犹燃。5月30日,在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之际,校团委联合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举办“从五卅热血到六三脊梁——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虞潇浩,龙华烈士陵园党委书记左大鹏,松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邹荣华,中共四大纪念馆党支部副书记、宣教部主任丁晓等出席活动,100余名学生参与活动。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虞潇浩从圣约翰大学的故事讲起,带领在场同学们深入思考百年前的“热血”与“脊梁”,在百年后的今天,对我们,特别是对华政青年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并提出三点期望:深化馆校协同,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传承英烈精神,激发奋进力量;厚植家国情怀,激扬报国之志。鼓励华政青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声临其境:百年呐喊穿越历史时空 光华大学1948级法律系校友范祖德先生见证了光华大学的百年历程,他以口述史的方式,带大家打开时光隧道,重回百年前的那段动荡岁月。光华大学自强不息、弦歌不辍的精神,老先生作为光华大学地下党总支委员开展革命斗争的经历和
    查看详情 
  • 2025-06-09
    5月16日,由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主办的“学术出版赋能外语教学――清华大学出版社专家交流会”在松江校区集英楼C103召开。会议以“法律与外语融合赋能教学实践”为切入点,汇聚出版界权威与法律外语教育专家,共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路径。会议由外语学院副院长宋丽珏教授主持。外语学院院长余素青教授对远道而来的各位编审老师及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余院长表示,面对国家涉外法治人才战略需求,学院正着力构建“外语+法律”特色课程体系。她重点介绍了法律英语教材立体化建设规划及微专业发展蓝图,期待通过学术出版深化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刘艳编审系统阐述了新文科背景下法律英语教材建设路径,立足政法院校特色定位学科交叉点,瞄准涉外法治需求定位人才培养梯度,对标国际学术标准定位内容创新维度。针对我院提出的法律英语教材编写计划,她指出,教材开发需明确核心定位,既要突出政法类院校的专业特色,又要与现有教材形成差异化优势。她建议从“基础理论模块”与“实务应用模块”双轨切入,结合清华社数字资源平台优势,打造“纸质教材+在线课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会议特邀Wells出版社《法学》英译版执行主编罗隽,西北政法大学付欣副教
    查看详情 

最热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