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08
8月31日,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合作业务洽谈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合作旨在深化教育法学学科领域的协同创新,推动法学与教育学的交叉融合,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和教育体系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党总支书记丁笑梅、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院长满洪杰、教育法研究院院长邹荣、教育法研究院教授董秀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立法研究基地主任申素平,副院长高杭,教授周详见证签约并进行洽谈。郭为禄就双方战略合作实施提出了殷切希望,向两院合作签约表示祝贺。他表示,合作是双方优势资源的深度整合,华东政法大学将充分发挥法学学科优势,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在教育法治、教育政策研究等领域形成互补,共同探索教育法学学科的前沿课题。他提出,双方需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具有“泥土味”的实际问题,聚焦国家教育法治战略需求,推动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申素平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阐述了合作愿景。她指出,依托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的法学研究实力,结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在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双方将通过联合科研攻关、学术论坛共
查看详情
-
2025-09-08
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新法颁布待行之际,由华东政法大学青少年司法研究院主办的“抚仙湖论坛(第一期):少年法‘刑—行—民’法律衔接问题研讨会”,于2025年8月13日,在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畔召开。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重庆竞豪律师事务所、北京京师(重庆)律师事务所、中卫国际仲裁院等实务机构近30人参加此次研讨会。本次论坛在华东政法大学青少年司法研究院院长高维俭教授的致辞中拉开序幕。高维俭教授强调推动少年法与刑事法、行政法、民事法三大法律体系有效衔接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呼吁通过跨领域对话构建更完善的少年保护机制。论坛第一项主题,即少年法与刑事法的衔接,由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华东政法大学青少年司法研究院“青少年法商教育”横向课题实务负责人刘海清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徐然副教授报告题目为《刑法第37条的理解和适用》,就刑法第37条的定性与适用问题发表见解;西南政法大学谢佳君副教授报告题目为《日本少年法与刑法——以2021年日本少年法修改为出发点》,介绍了日本少年法的基本构造、修订内容、刑法理论以及对
查看详情
-
2025-09-08
为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强化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25年9月3日长宁校区改扩建工程临时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在项目部会议室集中观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现场直播盛况,并特邀澎湃新闻原创视频部总监徐晓林作为军事专家亲临现场进行讲解。我校后勤保障党总支后勤第二党支部、沪港国际咨询集团党委第四党支部(90后支部)、招商银行上海分行长宁区支行党支部共同参加学习。观看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当威武雄壮的受阅部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当各类先进武器装备震撼亮相,当空中梯队呼啸掠过苍穹,大家无不心潮澎湃、豪情满怀。屏幕上展现出的国威军威,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同志,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伴随着专家生动精彩的讲解,将一场视听盛宴升华为一堂内涵深刻的国防教育课和形势政策课,让大家不仅“看懂了热闹”,更“读懂了门道”。此次活动有效提升了项目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临时党支部书记陈江强调,要将观看阅兵激发的爱国热情和荣誉感,迅速转化为扎实推进长宁校区改扩建工程建设的强大动力。要学习参阅官兵那种听党指挥、绝对忠诚的政治品
查看详情
-
2025-09-05
8月2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共计5999门课程被拟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课程1000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500门,线下课程184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206门,社会实践课程451门。在此次认定公示中,我校6门课程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并提出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简称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总体目标。截至目前,我校共计15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31门课程被认定为上海市一流课程。 我校始终将一流课程建设作为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模式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具备“时代特点、上海特征、华政特色”的课程矩阵,系统构建科学完备的高质量课程体系。未来,我校将紧扣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发挥一流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持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让“一流师资”与“一流课程”有机结合,同时引入“一流技术”,产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查看详情
-
2025-09-05
近日,第二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结果揭晓,我校四门课程获奖:刑事法学院吴思远老师负责的《刑事诉讼法学》荣获社会科学组特等奖,国际法学院蒋圣力老师负责的《外层空间法》荣获社会科学组二等奖,文伯书院杜文静老师负责的《逻辑》、梅祥老师负责的《西方哲学经典导读》荣获人文艺术组二等奖。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是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以展示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课堂教学成果,激发广大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而举办的活动。自去年12月赛事启动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教务处积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全面提供从材料框架构建到教学设计精细化打磨的全流程支持。经过学校遴选推荐、材料评审和现场展示等环节,各课程负责人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深化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成功打造了一批既具有专业深度又富含育人温度的课程思政精品,在赛事中斩获佳绩。第二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社会科学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体育类专业)特等奖课程:刑事诉讼法学负责人:吴思远《刑事诉讼法学》是高等院校法学类14门核心课
查看详情
-
2025-09-04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我校与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联合主办、我校档案馆与苏州市名人馆承办的“正义的法槌 世界的担当——倪征��生平图片展”于9月3日在松江校区开幕。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虞潇浩在致辞中指出,选择在9月3日举办展览,一是致敬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与不朽功勋,这不仅是一场军事和政治上的胜利,也是一次法律与正义的胜利,在东京审判的历史舞台上,中国法律人以非凡的勇气和专业精神,捍卫了民族尊严和国际正义。二是赓续我校与倪老的不解之缘,倪老称我校为“母校”并寄语“祝愿我的母校繁荣发展、培养法律后进”,凝结着对我校的深情与期许;他倾力提携后学,多次引荐国际法院法官莅校讲学,为学校注入精神动力与国际影响力。三是在深切缅怀中启迪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他希望同学们以展览为课堂,将“蓄志学法、以法报国”的精神转化为坚定法治信仰、服务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徐惠主任在致辞中表示,苏州是倪征��先生的故乡,此次“馆校联动”将地方名人史料引入高校教育场景,实现了历史资源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期待让更多历史记忆转化为城市文化名片。档案馆副馆长彭国云介绍了策展历程
查看详情
-
2025-09-04
第十六届经济法律高峰论坛在沪举办 共探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法律保障2025年8月24日,第十六届经济法律高峰论坛在上海沪华名都酒店顺利举行。作为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建院(系)四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本届论坛由上海市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律研究院联合主办,以“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法律保障”为核心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共同为我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法治化建设献智献策。论坛开幕式由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钱玉林教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虞潇浩致辞。虞潇浩在致辞中指出,经济法律高峰论坛由顾功耘等老一辈学者创立,已成为推动全国经济法学术探讨与发展的重要平台。今年,作为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建院(系)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本届高峰论坛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关键议题,强调经济法在健全宏观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期待学院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华政方案”与“上海智慧”。论坛设置六个专题,围绕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多维度法律保障展开深入交流。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经济法治保
查看详情
-
2025-09-04
8月21日,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人员与社会融合部主任、CIFAL全球培训网络主任Alexander A. Mejia(Alex)一行到访我校长宁校区,与我校国际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负责人就双方合作成果与未来规划展开深入交流。此次访问标志着我校与联合国训练研究所的合作进入新一轮深化阶段。我校国际交流处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伍巧芳,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张丽君参与接待。联合国训练研究所上海国际培训中心主任王根祥、执行主任吴玉刚及主任助理顾暘、项目部经理丁天悦陪同访问。Alex高度赞扬我校学生在联合国训练研究所日内瓦总部的实习表现。他表示,我校学生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卓越表现,展现了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伍巧芳对Alex的再次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重点介绍了我校与联合国训练研究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共同策划的三方法学硕士联合培养项目进展。作为我校首个由国际组织参与的联合学位项目,该项目已成功选拔两名学生赴联合国训练研究所曼谷培训中心实习。双方进一步探讨了拓展学生赴西班牙、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全球多个培训中心实习的可行路径,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国
查看详情
-
2025-09-04
8月25日上午,上海市住建委主任王桢一行赴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改扩建工程查看建设情况,并开展高温慰问活动。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周立志,上海建工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徐建东,市重大办副主任、住建委工程建设处处长鲁超,华东政法大学基建处处长陈江、副处长王玉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张敏,副总裁、第一工程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轶男等相关人员陪同。王桢一行实地查看了项目现场,详细了解工程推进情况,亲切慰问高温下坚守岗位的建设者。他叮嘱一线职工在连续高温天气下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注意身体健康。项目部要把工友、职工安全放在首位,合理调整施工时间,严格落实“做两头歇中间”规定,避免长时间暴晒作业,按时固定发放盐汽水、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物资。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改扩建工程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塑功能、全面开放”的原则,通过“留、改、拆”并举的方式,实现“校园全面开放”目标,打造开放型校园、打造高水平开放空间。项目位于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河东片区,新建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集住宿生活、学习交流、文体活动于一体,
查看详情
-
2025-09-04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我校组织师生认真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式实况直播。校领导班子成员、老同志代表、中层干部、教职工和学生代表等在两校区集中收看点收看大会直播。校党委书记郭为禄表示,铭记历史才能守护根脉,缅怀先烈才能汲取力量,珍惜和平才能赢得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他强调,青年学子需从历史与未来的维度认识自身,将情感转化为理性力量与青春行动力;需具备全球视野、提升科技素养、提升实践能力。把炽热的爱国情怀转化为理性的强国行动,把对先烈的敬仰转化为对真理的追求、对人民的赤诚、对时代的创造。校长肖凯表示,“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心潮澎湃。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彰显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
查看详情
-
2025-08-2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长远所需、当务之急。随着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必须加强探索建立涉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近日,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徐明教授、党委书记朱小萍、副院长梁爽教授、李诗鸿副教授、张翔宇副研究员、徐骁枫副研究员、资本市场研究院培训与发展部主任赵俊玲等一行赴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路径展开调研。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吕红兵、管理合伙人徐晨、律所合伙人兼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黄宁宁、管理合伙人倪俊骥、承婧艽、周磊、张承飚、国浩外事中心、品牌运营中心主任吴乐怡、国浩律师学院、国浩书院院长王志平参加调研,双方就涉外法治人才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吕红兵律师、徐晨律师对华政国金学院来律所进行调研表示了欢迎,期待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开启双方合作的新篇章。徐明教授对国浩律所二十七年来的发展壮大表达了由衷的祝贺,他指出,国浩作为国内资本市场顶级律所,规模与实力毋庸置疑,国浩与华政、国金学院有着深厚的友谊,长期携手合作,期待与国浩律所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朱小萍书记对国浩律所长期以来为华政学
查看详情
-
2025-08-29
2025年暑假期间,教务处组织我校教师赴瑞士高等法律职业研究院和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开展境外教学研修,均圆满结束。7月6日至20日,我校教师一行10人赴瑞士高等法律职业研究院参加“高端法律专业教学能力提升”研修项目。研修期间,高等法律职业研究院邀请来自瑞士、意大利、英国、法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的法律、金融、税收、国际组织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人士为团组授课。课堂上,团组成员与专家学者围绕长臂管辖、人工智能、国际税收、国际合规、国际仲裁以及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法律与科技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和充分探讨。课堂外,团组走访意大利米兰坎帕律所、瑞士卢加诺克拉默银行以及HMG生物技术公司,与律师、银行高管和企业家深度交流,深入了解国际前沿领域的法律实务问题和未来发展。此外,团组还前往日内瓦参访联合国总部,就国际法律问题和联合国发展与联合国官员进行了交流探讨。7月12日至24日,我校选派9位教师赴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参加“涉外法治教学能力提升”研修项目。研修期间,团组深入西澳大学和西澳大利亚州地方法院、金杜律师事务所等实务机构进行了参访和交流,全面了解当地法学高等教育培养体系,
查看详情
-
2025-08-29
8月18日,教务处副处长陈绍玲、法律学院副院长马金芳带队前往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走访调研,看望在此实习的16名华政学生,与安徽高院政治部及业务庭法官代表座谈交流,共话法治人才培养。此次走访旨在了解实习生实践情况,听取法院对项目的意见建议。安徽高院政治部组织人事处处长虞雅莉对我校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华东政法大学与安徽法院系统渊源深厚,输送的毕业生已成为安徽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近三年来,安徽高院接收华政实习生76人,均安排在审判执行一线业务庭,由经验丰富的法官担任带教老师,今年更为中基层法院实习生提供住宿保障,以实际行动落实法治人才共育责任。座谈会上,安徽高院政治部组织人事处一级主任科员余立杰介绍,华政实习生以“服从安排、主动学习、作风扎实”获得一致好评,尤其在卷宗整理、文书校对、案件讨论等工作中展现出扎实的法律素养。带教法官代表马士鹏、李军等结合实践提出,建议高校加强实习前实训,帮助学生提前熟悉庭审流程与文书规范,同时注重法律思维培养,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华政实习生代表齐欣悦、王朝阳、胡思佳分享了实习感悟。她们表示,在高院的实践中,通过参与案件讨论、校对裁判文书、整理卷
查看详情
-
2025-08-29
近日,为服务北疆地区涉外法治建设需求,共同探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区域法律服务合作全新路径,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与北疆国际法务区校地协同发展对接会顺利举行,双方就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进行座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司法局三级调研员孙德志、呼伦贝尔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高小卫,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曹都国等出席会议。会上,曹都国代表学院与北疆国际法务区签署“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共建协议并揭牌,双方将本着“开拓开放、南北互动、资源共享、协力共建”的原则,通过制度性、常态化的资源整合,积极推动高素质实战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服务北疆地区涉外法治建设需求。在座谈中,双方还就协同培养、区域法治合作、涉外法律服务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曹都国从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以实践需求为导向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助力北疆国际法务区高质量发展等角度发表了看法。他指出,此次创新基地的设立,将进一步整合华政国际法学科与区位优势以及北疆国际法务区的实践平台优势,通过联合培养、实习实训以及党建联建共建、课题联研、项目联创、涉外法律服务等多元模式,更好满足北疆地区对精通国际法律规则、熟悉跨境业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