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与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院、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签署《关于法治教育及法学智库建设合作协议》,合作共建“华东政法大学诉讼证据研究中心”,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校合作启动会会议精神和相关要求,推动司法审判工作和法学实践教学工作共上新台阶。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我校与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法治建设、法学教育、培育智库和人才培养方面迈出坚实的一步。
签约仪式在我校长宁校区交谊楼举行,上海三中院(知产法院、铁路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席建林,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吴浩波,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副校长洪冬英等出席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韩强主持。
叶青表示,此次协议签署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法治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三中院有着丰富的审判实践资源,立足发挥四项功能、培育四个高地,形成了一批优秀案例,创新了一系列制度机制。本次双方合作共建“华东政法大学诉讼证据研究中心”,搭建起理论界与实务界共话诉讼证据应用研究的平台,必将有助于发挥华政学术资源优势,促进与三中院司法资源“富矿”的深度融合,从而凸显院校合作的“共享”效应,助力沪上证据学研究学术辐射力的提升与有影响力领军人才的培养,推动法学实践教学工作和司法审判工作共上新台阶。
席建林表示,三中院有着特殊的管辖优势,所办理的案件既特殊又新颖,涉及到的疑难复杂问题相对较多。希望双方能够共同推动协议落实,将审判实务和法学理论相结合,加强合作研究,打造更多有价值、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促进司法实践与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三中院也将积极参与实务课程教学、法学理论共研,全面落实市高院院校合作启动会会议精神和相关要求,切实承担起法治人才培养的共同责任。
韩强主持会议谈到,此次合作旨在深化院校合作,推动司法审判与法学实践教学共同发展,特别是共建诉讼证据研究中心,聚焦司法实践和理论前沿问题,发挥华政学术优势与法院司法资源,打造具有海派特色的诉讼证据研究品牌。此次双方聘任了首批理论研究员和实务咨询专家,促进理论与实务的深度融合,标志着合作新篇章的开启。
洪冬英介绍了我校诉讼法学科团队及相关硕士、博士点建设情况。历经多年发展,我校在诉讼证据研究领域推出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在全国证据法学界享有较好学术声望。依托与上海三中院共建的“诉讼证据研究中心”,通过切实有效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攻关,可以拉近沪上法学教育界与司法实践界的距离,增进在诉讼证据领域的问题发掘和有效合作,促成更多高质量的学术产品产出,助力破解司法实践疑难问题。
叶青与席建林共同为“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研究与实践基地”“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判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华东政法大学诉讼证据研究中心”揭牌。
根据合作协议,“华东政法大学诉讼证据研究中心”由我校与上海三中院共建,聘请叶青为首席理论专家,聘请席建林为首席实务专家,并由两位首席专家代表研究中心向首批理论研究员、实务咨询专家颁发聘书。
韩强与吴浩波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双方与会人员还围绕协议主要内容、重点举措、实质化运行等方面充分展开座谈。
来 源 | 社会协同合作处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