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三级高级法官郑天衣以“我国涉外商事审判的实践与发展——以上海自贸试验区司法服务保障为视角”为题,在我校明珠楼报告厅主讲关于涉外商事审判前沿讲座。他结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司法服务保障的大量实践材料,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副院长王勇主持。
郑天衣围绕我国涉外商事审判的基本情况、实践特点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涉外商事审判的基本考量、审判机制发展等方面展开内容,通过顶层设计和10个典型案例解读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涉外法治建设和涉外商事审判的重要意义。
“涉外法治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联动性强的系统工程,涉外商事审判是涉外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一环。”郑天衣从我国涉外商事审判的地位讲起,以具体案例作为分析工具,明晰涉外因素的识别,介绍近年来我国涉外商事案件整体趋势和基本特征。
在讲解我国涉外商事审判的实践特点时,郑天衣分析了涉外审判与非涉外审判的差异,如审判要素差异、审判思维差异等,让同学们豁然开朗。
作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外贸外资发展的重要平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涉外商事审判有哪些基本考量?郑天衣以“发展”为关键词,结合多起具有典型性和影响力的案件审理过程,重点归纳了五个方面,综合呈现涉外商事审判中的国家视野、上海视野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视野。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涉外商事审判始终与自贸区发展同向同行。郑天衣分享了上海法院在完善涉外商事争议一站式解决机制、健全审判机制、培养人才队伍、讲好涉外法治故事等方面的系列实践成果。他表示:“在这期间,我们重点探索强化机制创新,这些都不断成为推动我国涉外商事审判高质量发展的‘上海方案’。”
讲座结束后,我校国际法学院副院长许凯、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肖宇、涉外法治学院副教授李晓郛作为与谈嘉宾进行互动交流。他们一致认为,郑法官的讲座不仅内容新颖,而且结合制度设计与司法实践直观地展示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涉外商事审判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探索,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法治教育课。大量来自一线、新鲜出炉的司法判决的解析,帮助大家透过规则本身了解其背后的更大价值和更多司法审判考量,既极大地拓宽了师生们的宏观视野,也让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学习和研究更有目的、更贴近实际。
王勇总结认为该活动不仅有益于加深同学们对法学知识的理解,更是一场职业生涯探索的启迪之旅。他希望未来院校加强合作,不断提高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
来 源 | 教务处
编 辑 | 罗林哈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