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UPL

学术报告

“东方明珠大讲坛”科研抗疫特别活动(七)|周晓虹、陆远、白中林:孙本文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学

发布时间:2022-04-14浏览次数:286

讲座主题:孙本文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学

: 周晓虹 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  

人:陆 远 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首届余天休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院 

     白中林 北京大学中国传统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陆宇峰 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教授

人:彭桂兵 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教授 


讲座时间:20224月14日(周四)15:0017:00   


B站直播ID:24585258(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官方B站号)


直播链接:http://live.bilibili.com/24585258

 

内容提要:

疫情来袭,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自3月10日起封闭管理。在此非常时期,全校师生互帮互助、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校园春风依旧、秩序井然、花香阵阵、鸟语声声。为进一步丰富在校师生的精神生活,在封闭抗疫期间营造“学而乐之,乐以忘忧”的高雅学术氛围,科研处决定于4月14日下午在线举办“东方明珠大讲坛”科研抗疫特别活动(七)。

作为二十世纪上半叶居于主流地位的社会学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孙本文在其从事研究的近三十年间对中国社会学的早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经历直接影响到他从文化和心理因素入手,建构社会学综合学派的学术努力,这使他的学说带有鲜明的文化决定论和心理还原主义的色彩。在那社会动荡、战争频仍的年代,孙本文充当了中国社会学建设者和评论者的双重角色,最早尝试用社会学理论来推动苦难中国的社会建设,并致力于创建一种中国化的社会学理论体系。这林林总总的努力,既反映了知识分子面对危机时的天真与无奈,也反映了社会学家介入现实时的执拗与不甘。而1949年革命胜利之前由他个人写成的《当代中国社会学》,庶几也就成了即将黯然退场的旧中国社会学家们的集体谢幕词。

本次特别活动有幸邀请到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周晓虹担任主讲嘉宾,主讲“孙本文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学”。周晓虹教授曾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2008-2017)、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2016)、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2014-2016)、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2014-2020)、国务院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10-2020)。先后出版《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及Chinese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等著译作30余部,其中《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代际革命》入选国家社会科学文库(商务印书馆,2012)、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016),2020年由英国罗特里奇出版公司出版。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历史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宝钢教师奖特等奖;2009年当选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015年入选“江苏社科名家”;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同样荣幸的是,本次特别活动也邀请到了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陆远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传统社会研究中心白中林研究员担任与谈嘉宾。我校科研处处长陆宇峰教授等专家学者将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科研处副处长彭桂兵教授主持。

“东方明珠大讲坛”是我校立足“学术兴校”发展模式和“多科融合”发展格局,由科研处牵头打造的代表本校最高级别、覆盖全校所有学科、具有学界美誉度、产生全国影响力的一流学术殿堂,旨在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和高雅的学术氛围,带动全校高水平科研成果、高层次科研项目、高级别科研获奖取得进一步突破。

尤其值得说明的是,“东方明珠大讲坛”自2020年3月开坛,原本就是科研处主动请缨“科研抗疫”、践行“有组织科研”的产物。大讲坛由科研管理者与热心师生利用业余时间举办,有心传承爱岗敬业的服务观念与追求真理的学术理念,在全校凝聚无私奉献、迎难而上、苦中作乐的“科研抗疫”精神。

此外,为了隆重纪念华东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围绕“勇担时代使命、繁荣法治文化”主题举办“学术校庆”,让“东方明珠大讲坛”惠及更多校内外师生。本次讲座主办方将通过B站全程直播。



最热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