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自武汉疫情发生以来,华东政法大学在第一时间积极行动,为国分忧,共克时艰,发挥法学智库长于资政建言的优势,由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组织专家从疫情防控的法律体系完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预警与治理、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治理效能提升以及疫情善后措施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将决策咨询成果积极上报,供中央、上海和各级部门决策参考。
近期由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负责的疫情防控决策咨询建议稿的征集活动受到了全校教师的广泛响应和大力支持。截至目前,中心共收到了来自法律学院朱应平、刘松山,国际法学院管建强、张磊,经济法学院孙洪涛,刑事法学院孙大明、陈邦达,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廖志敏,传播学院孙祥飞,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刘风景、姚尚建,科学研究院杨官鹏、社会发展学院谭金可,“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夏海斌,华东检察研究院王晓华以及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10余名专职研究人员等共计38位专家学者近70篇稿件。这些稿件不仅从各个角度为疫情防控“支招”,还有面向疫情长远影响和国家法治战略的深度思考,为中央、上海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作为服务于国家特别是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法治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体性高端智库,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报送决策咨询报告,发挥咨政建言作用,推动决策和治理体系的优化。中心专职研究人员以笔为援,为国家和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指点迷津”“保驾护航”。截至目前,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共计报送决策咨询建议稿30余篇,其中有崔永东的“关于疫情防控法治体系完善的建议”“关于疫情善后措施的建议”,阙天舒等人的“关于生物安全风险治理的相关法治建议”“关于近期高校新冠疫情风险评估及应对建议”,陈文婧的“关于帮扶中小企业应对新冠疫情的几条建议”,程凡卿的“关于武汉疫情防治暴露的问题与对策”,党东升、李学楠、王红曼的“关于网课火爆背后的风险点分析及建议”“关于长三角一体推进抗疫和经济工作的建议”,周海源等人的“关于科学运用大数据推动疫情防控工作精准施策的相关建议”,王秋雯、郑志华等人的“关于科学运用大数据推动疫情防控工作精准施策的相关建议”“关于新冠疫情对我国航运与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建议”,司文的“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建议”,龙敏的“关于疫情风险下药品临床试验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以及孙煜华、杨海强、游腾飞、李晓郛等老师通过其他途径报送的多篇建议稿。
来源|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
【附】近期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的部分智库成果目录:
序号 | 主题 | 作者 |
1 | “关于疫情防控法治体系完善的建议” | 崔永东 |
2 | “关于疫情善后措施的建议” | 崔永东 |
3 | “关于近期高校新冠疫情风险评估及应对建议” | 阙天舒 |
4 | “关于生物安全风险治理的相关法治建议” | 阙天舒、党东升 |
5 | 陈文婧 | |
6 | “关于武汉疫情防治暴露的问题与对策” | 程凡卿 |
7 | “关于网课火爆背后的风险点分析及建议” | 党东升、李学楠、王红曼 |
8 | “关于长三角一体推进抗疫和经济工作的建议” | 党东升、李学楠 |
9 | “关于科学运用大数据推动疫情防控工作精准施策的相关建议” | 周海源等 |
10 | “关于疫情风险下药品临床试验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 龙敏 |
11 | “关于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的对策建议” | 王秋雯等 |
12 | “关于新冠疫情对我国航运与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 王秋雯、郑志华等 |
13 | “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建议” | 司文 |
(注: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崔永东、孙煜华、杨海强、游腾飞、李晓郛等还有多篇建议稿通过其他途径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