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UPL

学术研究

青少年犯罪问题

发布时间:2015-11-13浏览次数:11253

【简介】《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公开发行的青少年犯罪研究专业期刊,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1509;国内统一刊号:CN311193/D),现任主编姚建龙教授。
《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一贯注重反映有关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领域的新动向、新观点、新问题、新经验;致力于整合犯罪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资源,深化和繁荣青少年犯罪研究,推动我国青少年犯罪防控与青少年权益保护事业的发展,杂志已经连续两届被遴选为CSSCI期刊,曾荣获法学类核心期刊称号。
宗旨 繁荣青少年犯罪研究荟萃犯罪学研究精华深化青少年犯罪预防推动青少年权益保护
特色 有用的理论最新的理论权威的理论
对象 青少年犯罪与犯罪研究专家学者青少年犯罪预防与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者少年司法实务部门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者
主要栏目
主题研讨 理论研究 犯罪研究 预防维权 少年司法 矫正研究 域外借鉴 会议综述 犯罪学茶楼

【投稿规则】作为公开出版物,杂志严禁一稿多投。请确认是否专投本刊,如果专投本刊,请在同期内勿投他处(包括网络和内部连续性出版物)。请将文章纸质版一份投送本编辑部,本编辑部对文章的审稿周期为三个月,期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询问采稿的具体情况。投稿地址:上海市长宁区万航渡路1575号,华东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问题编辑部》,请注明投稿。邮编200042.电话兼传真021-62071833。电子版请投送编辑部邮箱:fzwt@chinajournal.net.cn

【征订】本刊2012年将扩版至120页,同时印刷纸质等也将做改进和提高。2012年度每期定价15元,全年90元(双月刊),可通过编辑部直接订阅,读者可去邮局或银行汇款订阅,欢迎新老读者订阅。
邮局汇款:地址:上海市万航渡路1575号《青少年犯罪问题》编辑部。
邮编:200042 电话兼传真:021-62071833 邮发代号:4678
银行汇款:户名:上海法学月刊社 开户银行:工行上海长宁愚园路支行
银行账号:1001223609004603769 (务请注明订阅《青少年犯罪问题》)

犯罪学茶楼稿约

2011年以来,本刊辟出“犯罪学茶楼”专栏,并委托中国政法大学皮艺军教授担纲楼主。艺军教授曾撰文道出了本专栏之主旨:


  本茶楼诸君,貌似清闲,心存忧患。不辨杯中之香茗,唯念天下之安危。辟犯罪学域之视角,观大千世界之万象;秉学人独立之风骨,扬理性批判之旌旗。为生民立命,为家国开太平;析分乱象,鞭挞时弊,激扬文字,纵横评点;不须规范注释之保守,唯求直面现实之胆略;摈弃八股,偏爱杂文;或条分缕析,侃侃道来,或嘻笑怒骂,放浪形骇;辞语简约,蕴意隽永;亦浅亦深,亦庄亦谐。令文字内涵之张力不逊于寻章摘句之“核刊”。窃望本专栏能假以时日,集腋成裘,结集成册,亦不失我辈学人在品茶之余,偶得之一大学术精品。


  茶楼开张以来,深受犯罪学界好评,但茶楼之兴盛,还需群贤鼎力支持。茶楼不受每一作者每年发稿不超过一篇之限制,每稿以三千字以内为宜,体裁除杂文以外,随笔、评论、人物访谈也在其列。恳请诸君在闲暇品茗之余,偶有心得,草就成章,将大作发至此邮箱:xiwenzh@126.comfzwt@chinajournal.net.cn。恭请诸位犯罪学大家不吝拨冗赐稿。

《青少年犯罪问题》编辑部

二、《青少年犯罪问题》目录


《青少年犯罪问题》(CSSCI2010年第一期目录

卷首语/ 本刊编辑部
专稿
我国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实证研究
理论研究
受虐妇女报复性犯罪轻刑化处罚之根据/ 杨清惠
犯罪研究
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的互动归因及其化解——兼评网络游戏的原罪问题/ 陈伟
青少年保护
“三本”的隐喻与群体性的抗争——基于HK学生罢课事件的社会心理学解读/ 卫小将王跃敏
质疑与争鸣
“综合治理”起源于对青少年犯罪的治理吗/ 张应立
法治校园
学校社会工作与校园暴力的防控/ 张善根
上海工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徐志林
少年司法
试论社会调查制度在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运用/ 莫洪宪邓小俊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社会调查报告的证据属性/ 王蔚
域外借鉴
美国青少年“管制物质”滥用犯罪若干重要理论问题简析/ 李立丰
简论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实证研究
――以湖南省H乡为个案/ 胡滨
会议综述
“和谐社会语境下检察机关预防未成年犯罪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综述 / 皮勇黄琰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专题之五
试论未成年犯矫正的基本原则/ 吴宗宪
未成年犯缓刑适用偏差及其解决/ 季凤建李伟哲
从中日少年案件处理流程与矫正之比较看少年司法模式/ 苏明月
信息窗
全国法院少年法庭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在沪召开等
英文目录
征稿征订

《青少年犯罪问题》(CSSCI2010年第二期目录
卷首语
  /
本刊编辑部
专稿
台湾地区新少年司法与矫治制度实施十年的经验与展望 / 李茂生
理论研究
枫桥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 周长康杨燮蛟
惯常行为理论与大学生被害预防  / 李綦通
犯罪研究
社会组织化程度与青少年犯罪  / 王焱
论饮食对青少年犯罪的潜在影响  / 刘炯
青少年保护
保护未成年人子女利益的东方经验
——社会关护员参与涉少家事案件调解的理论与实践 / 史志君侯文飞
法治校园
日本中小学网络欺凌问题分析  / 师艳荣
少年司法
少年法庭运作机制的现实困境与完善
——以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为视角 / 秦明华王列宾
矫正研究
民国时期青少年感化教育探究
——从上海公共租界案例谈起  / 姚远
简论
污名化与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  / 屈琦
域外借鉴
美国少年审判机构现状概览
——兼谈我国当前少年审判机构改革及其相关问题 / 高维俭
主题研讨
聚焦“尊龙名社”案
办理尊龙名社案的几点体会 / 赵从萍胡爽
审理“尊龙名社”案的基本情况  / 吴寅星
尊龙名社——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新动向 / 麻国安
尊龙名社”案之忧思
——关注网络“网罗”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 / 金泽刚
从边缘到中心从“尊龙”到“靖国”
——中国现代化进程视域中的“尊龙名社”案 / 孙抱弘
青少年网络帮派的危害、原因与应对 / 夏明芳江世法
日美两国如何净化青少年网络利用环境 / 尹琳
信息窗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与北京高法设立“涉诉未成年人救助基金”等
英文目录
征稿征订

《青少年犯罪问题》(CSSCI2010年第三期目录

卷首语

专稿
两岸四地少年警察制度初探/ 柯良栋王大为孙宏斌
理论研究
青少年犯罪情境研究
——以上海22名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为例/费梅苹
犯罪研究
家庭功能缺失对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影响机制/ 崔丽娟邹玉梅
犯罪发生和演化的利益视角/苗伟明
青少年保护
“蚁族”:一个呼唤善待的群体/ 汤啸天
青少年“网婚”的危害及干预对策/ 张迎秀
少年刑法
未成年人前科限制公开的理论及实践探索/ 尚秀云
少年司法
考察教育制度与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任务
——对上海实践的研究/ 蔡忠杨峻
探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多元化不起诉的新路径/ 魏虹
矫正研究
青少年绑架罪犯的犯罪心理分析/ 蔡晓领
域外借鉴
美国不良少年的替代学校/ 王志亮
青少年网络越轨专题
青少年网络越轨:虚拟和谐视角/ 何明升
社会存在还是意义建构?
——为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辩护/ 白淑英邵力
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探析/ 郭玉锦王欢
信息窗
英文目录

《青少年犯罪问题》(CSSCI2010年第四期目录

卷首语
专稿
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课题组
理论研究
中国孤儿、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脆弱儿童生存与服务状况研究(上)/ 刘继同
犯罪研究
社会资本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原因及控制对策分析/ 汪明亮郭俊超
青少年保护
恪守做人的底线
——青少年法律社会化基本问题探讨/ 关颖
法治校园
对在校大学生犯罪“法外容情”的司法现状之反思/ 黄岳峥
立法研究
未成年人保护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结构评析/ 胡江
少年司法
未成年刑事被告人司法权益保护实证研究
——以山东省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为例/ 罗莹
矫正研究
未成年犯心理矫治的社会建构论之维:方法与应用/ 徐昀
域外借鉴
中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立法模式比较研究/ 党日红罗猛
古巴青少年保护法律体制论纲/ 倪铁
传媒与越轨专题
媒体暴力和攻击行为/ 刘桂芹张大均刘衍玲
暴力电子游戏诱发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问题及对策/ 卢建军
论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认识误区/ 廖根为

《青少年犯罪问题》(CSSCI2010年第五期目录

卷首语
专稿
上海率先建立少年法院论证报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理论研究
中国孤儿、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脆弱儿童生存与服务状况研究(下)/ 刘继同
犯罪研究
HIV+
吸毒者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T7个吸贩毒盗窃团伙的调查/ 刘晓梅
青少年保护
紧张、解组与亚文化:青少年涉毒问题的一个解释框架/ 焦俊峰
法治校园
弑师犯罪中加害人与被害人的角色互动/ 李莉莎
少年司法
未成年被告人自报身份若干问题研究/ 课题组
少年司法制度的理念、发展与改革/ 戴一云
简论
工读学校学生社会人格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 周正怀等
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之困境及对策/ 张巧红
域外借鉴
中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立法模式比较研究/ 党日红罗猛
少年司法前沿:未检改革专题
对少年司法改革之应有认识/ 姚建龙
深化和完善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 严明华顾小琼朱小玲
宽严之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非羁押措施可行性评估问题再研究/ 叶国平顾晓军尤丽娜
探索构建涉罪未成年人三层立体式观护体系
——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为研究个案/ 王福弟陆海萍徐海东
未成年犯罪人人格证据量化初探/ 谭滨赵宁王帅
心理矫护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实践与探索/ 谈倩汤汝燕孙倩倩
信息窗
中国法学会少年审判专业委员会成立等

《青少年犯罪问题》(CSSCI2010年第六期目录

卷首语
“网络时代”与成人社会的焦虑/ 本刊编辑部
专稿
中国少年司法理念与实践的对接/ 皮艺军
理论研究
解析“无地青年农民”:社会流动的视角/ 何绍辉黄海
犯罪研究
犯罪地点选择之实证研究
——基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观察/ 周娅
青少年保护
青少年成长中的社会资本及其被剥夺
——以《笑面人》为例/ 曾新
法治校园
论我国校园警务机制的有效构建
——校园安全事件频发后的反思/ 黎慈
少年司法
北京市法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工作的调研及建议/ 谭京生赵德云宋莹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程序正义与改革模式研究/ 樊荣庆
域外借鉴
瑞典的罪犯矫治和少年犯处遇制度考察及启示/ 程晓璐
简论
未成年人刑罚轻缓化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以浙江省象山县人民法院为例/ 冯光耀赵蓉
少年审判心理矫正、家庭治疗之理论与实践探索/ 黄蓉唐良源
会议综述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与社会力量参与”研讨会综述/ 林维郭航赵敖宇
读书与随笔
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论预防犯罪》读后感/ 徐建
量刑规范化改革专题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的量刑程序构建/ 谢佑平余剑肖波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定罪量刑原则及适用/ 张华范勇刚
加拿大未成年人犯罪量刑制度及其借鉴/ 蔡国芹
信息窗
  16
个城市成为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等

征稿征订

《青少年犯罪问题》(CSSCI2011年第一期目录

卷首语
犯罪学期刊的使命与担当/ 本刊编辑部
主题研讨:“官二代”现象的多维审视
“官二代”犯罪的法律平等审视/ 张勇
涉“官”涉“富”案件缘何频遭热议/ 韩瑞丽
谁使犯罪者成为“受害者”?
——以“官二代”犯罪为视角/ 马金芳
权力符号:“官二代”现象的社会解读/ 叶慧娟
教育学视角中的“官二代”/ 李洁
理论研究
由成瘾行为引发的青少年成长危机问题
——从认知、分析与防范的角度出发/ 康均心夏婧
犯罪研究
归正青少年再社会化的环境支持/ 张艳敏王志胜黄书建
青少年保护
儿童权利保护的“非歧视”原则探究/ 郑素华
少年司法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品格证据运用的理论基础
——以检察院量刑建议为视角的分析/ 刘广三魏小伟庄乾龙
矫正研究
监狱警察权力伦理与青少年罪犯权利保障/ 贾洛川
简论
上海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和社会帮教工作面临的任务/ 杨永明
域外借鉴
全球视角下刑事责任最低年龄实践中的困境/ 张晓霞
日本社区矫正“中途之家”建设及对我们的启示/ 张荆
会议报道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专题研讨会综述/ 熊正郭红
犯罪学茶楼
首期寄语/ 皮艺军
犯罪学谭/ 邱国梁
犯罪实证研究中的“主观”与“价值”/ 孔一
功利追逐与价值回应/ 岳平
谈谈犯罪学的“三未”目标
——从对贪官的“早发现”愿望谈起/ 夏吉先
学术“自助餐”
——参加美国犯罪学会第61届、62届年会印象/ 王洁
英文目录

《青少年犯罪问题》(CSSCI2011年第二期目录

卷首语
全面禁止儿童乞讨应当缓行/ 本刊编辑部
专 稿
流浪乞讨儿童法律问题研讨会共识/ 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
主题研讨:关注涉少民事审判改革
未成年人民事审判的新动向及其审判机制的建构/ 刘言浩
我国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审判管辖问题研究/ 彭夯王全弟
论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利益保护的制度完善/ 张晓茹
涉少民事案件中诉前强制调解程序的构建/ 李峰
理论研究
表达阙如与黑夜政治
——利益视域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 张志胜
犯罪研究
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基本特点与生成演化/ 丁英华张玉华温春玲
青少年保护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点:提升父母教育素质/ 关颖
少年司法
未成年被告人非监禁刑适用实务问题研究
——以福建省法院审判实践为基础/ 乐宇歆林守霖严春森
少年司法跨部门合作机制的进展
解读《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 黄海悠
域外借鉴
美国青少年的酗酒问题及监狱的治疗酗酒方案/ 王志亮
学术综述
近年来我国网络暴力问题研究综述/ 陈代波
犯罪学茶楼
二期寄语 / 皮艺军
“官味”品鉴/ 杜雄柏
监狱的隐喻
——一个人文监狱学的"骡文本"/ 郭明
“高俅”们的人生:性格、环境、机会与犯罪
——“水浒人生”启示录之一/ 靳高风
地方综治立法之“三要”/ 金其高
英文目录

《青少年犯罪问题》(CSSCI2011年第三期目录

卷首语
高三优等生持刀抢劫引发的思考/ 本刊编辑部
主题研讨:大学生药家鑫故意杀人案研究
药家鑫案背后的法理/ 张海斌
从交通肇事到故意杀人转化的心理历程分析
——大学生药家鑫杀人犯罪心理研究/ 李安
药家鑫案死刑适用分析/ 吴允锋
理论研究
综合治理是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社会治安治理模式
——为纪念《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颁布20周年而作/严励
越轨理论视角下的城市流动犯罪青少年调查/ 金小红陈薇
犯罪研究
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在押少年犯为研究样本/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
青少年保护
见义勇为中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研究/ 金强
青少年网络相约自杀成因及应对策略/ 李伟
少年司法
未成年人“强索类”案件疑难问题与破解/ 田相夏姚建龙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对话会
——从“一纸协议”到恢复、治疗、协商并融/ 谢萍
简 论
论教师失范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许健崔楠
域外借鉴
日本青少年犯罪的防治措施及其启示/ 罗建河
以美国校园暴力防控为视角解读环境设计预防犯罪/ 崔海英
犯罪学茶楼
三期寄语/ 皮艺军
“理”与“实”之间的飘渺
——与王牧君共品犯罪学之“茶素”/肖剑鸣
不明事理的中国有组织犯罪立法/ 张远煌
叛逆与专制/ 卜安淳
犯罪学的归宿/ 皮艺军
英文目录

《青少年犯罪问题》(CSSCI2011年第四期目录

卷首语
未成年人犯罪立法亟待加强 / 本刊编辑部
主题研讨:机场刺母案专题
家庭教育和危机预防
——从机场刺母案谈专业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 范明林
游离于必然与偶然之间的青少年弑亲事件:失范的视角/ 李 峰
“个体化”社会中“延期偿付”青年症候群探析/ 杨 锃
从留学生弑母案例反思我国社会教育变革的必要性与方向
—兼论德国社会教育预防青少年成长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王亚芳
理论研究
初中儿童权利意识的基本状况
——基于儿童权利公约框架的考察/ 宫秀丽刘吉涛
多元整合视野下的社区戒毒模式
—一项基于江苏南京的实证研究/ 韩丹
犯罪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状况调查报告/ 郭开元
青少年保护
网络欺凌:青少年网民的新困境/ 陈 钢
中国儿童福利法治建设及其不足/ 成海军陈晓丽
少年司法
刑法修正案八涉少条款解读与思考/ 徐松青 张 华
简 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犯罪预防与治理/ 谢佑平谢澍
域外借鉴
“艺术自由”与“青少年保护”之宪法维度
—基于德国联邦宪法法院“Mutzenbache”判决之展开/ 张慰
国际儿童诱拐案件处理路径上的新发展
——评美国法院的“进一步分析方法”/ 王吉文
犯罪学茶楼
四期寄语 / 皮艺军
犯罪研究之我见/ 马皑
从“天下无贼”到“天下有贼”和“天下少贼”
——从影片《天下无贼》看当前社会的犯罪预防/ 靳高风
为了新生代请放宽网眼/ 丛梅
信访与足球/ 皮艺军
英文目录

《青少年犯罪问题》(CSSCI2011年第五期目录

卷首语
司法应对孩子的生命存有敬畏/ 本刊编辑部
主题研讨:未成年人涉黑犯罪研究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涉黑涉恶犯罪特征与模式研究/ 靳高风赵伟
近墨者黑:未成年人“涉黑”犯罪实证研究
——以重庆“涉黑”案件为素材/ 陈世伟
哥们义气: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精神纽带/ 汪力李高峰
新世纪以来美国的青少年黑社会犯罪及其预防对策研究/ 周国文
理论研究
世界著名犯罪学家排名及相关问题/ 吴宗宪
犯罪研究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及其预防/ 卢琦
青少年保护
我国工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熊伟
少年司法
司法社会工作的功能定位及其范畴
——以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为中心/ 张善根
未成年被告人社会调查模式的构建
——基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实践的实证分析/ 杨飞雪 王成
简 论
校园暴力犯罪状况调查
——以海淀区人民检察院2006-2010年受理的校园暴力案件为视角/ 程晓璐 王赫 程闯
学术综述
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与犯罪控制政策的科学化
——“犯罪控制与警务战略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金诚
域外借鉴
美国儿童虐待法律保护体系介绍及对我国的启示/ 胡巧绒
犯罪学茶楼
分级制的联想
——五期寄语/ 皮艺军
生死朗读:行刑者的伦理困境/ 郭明
闲聊贪官失眠/杜雄柏
开启黑社会研究的另一扇大门
——《三合会的生意》读后感/ 邹睿邱格屏
废除死刑需要观念先行/杜兆勇
英文目录

《青少年犯罪问题》(CSSCI2011年第6期目录
卷首语
保持对工读学校的理性期待/ 本刊编辑部

专稿
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操学诚路琦牛凯王星
主题研讨:前科消灭制度改革研究
冲突中的选择:关于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思考/易益典
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轻罪)前科消灭制度的完善/郗杰英
论《刑法修正案(八)》之“未成年人前科报告义务的免除” /贾楠
我国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程序的构想/牛传勇

理论研究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中家长教育问题及建议
——以江苏省的调查研究为例/ 周朝英

犯罪研究
大学生犯罪污名的认知与防控/吴安新张磊
污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认知根源与对策分析/刘玉梅

青少年保护
简论学校欺负/受欺负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王丽萍

少年司法
试论未成年人犯罪逮捕必要性证明中案例指导的作用/ 刘广三张敬博

会议综述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研究综述/吴鹏森邓俊

域外借鉴
美国校园搜查中的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及其启示/ 吴亮
格雷厄姆诉佛罗里达州(Graham v. Florida)案评析/李振武

犯罪学茶楼
六期寄语——中国社会公共恶俗之评析/皮艺军
犯罪学研究方法小议/刘晓梅
还有多少李昌奎被翻案/康均心
死刑存废的理性与非理性之我见/杨鸿台
英文目录

《青少年犯罪问题》(CSSCI2012年第1期目录
卷首语
对《校车安全条例》的几点期待 / 本刊编辑部

主题研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立法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的立法完善/ 卞建林李婵媛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新思维与再修改
——解读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草案)中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 刘磊
立法将要发生
——对刑事诉讼修法增设未成年人特殊程序的考察/ 宋远升

海外犯罪学家
开栏絮语
法学和犯罪在美国的不了情/ 曹立群

理论研究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儿童福利研究历史回顾与研究模式战略转型/ 刘继同
未成年人收容处遇的现实阻却
——从向度关系视角/ 王利荣蔡伟文

犯罪研究
二十年来我国毒品犯罪动向的实证分析/ 何荣功
控制腐败的域外借鉴
——从2009年清廉指数排行榜谈起/ 李晓明苏冉冉

青少年保护
论新疆流浪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陷与完善/ 陈晨
儿童权保护:刑法规范的最新动态评析/ 蒋娜黄贵

少年司法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公平性若干问题研究/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未成年人作证的若干问题研究/谢佑平陈盈盈

矫正研究
比较视角:未成年人违法与矫正措施略考/ 熊谋林
对青少年罪犯实施“人文化矫正”的断想/ 贾洛川

简论
《刑法修正案(八)》的减轻处罚幅度限制不应适用于未成年人/ 程晓璐闫莉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症结所在与根本出路/ 胡江杜伟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品格证据”之梳理与适用/ 邵劭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难点分析/ 骆群

域外借鉴
瑞典少年司法制度概述(上)/ 戈德贝克-洛卡米拉著张紫千译
美国的校园暴力及其应对/ 王志亮

犯罪学茶楼
维护一个传统的信条
——对犯罪学研究“三段论式”的否定之否定/ 杜雄柏
一种犯罪多门学问/ 卜安淳
“镇关西”郑屠的人生:一个流氓势力的产生和覆灭
——水浒人生启示录之二/ 靳高风
监狱化人格:老布为什么自杀/郭明
打黑除恶中的杂音/ 康均心

英文目录
《青少年犯罪问题》(CSSCI2012年第2期目录
卷首语
纪念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二十周年 / 本刊编辑部

主题研讨:聚焦社会病
社会病视角下的“越轨青年”研究
——以街角青年与乡村混混为例/ 何少辉黄海
社会病视角下的青年农民工闲暇生活问题化倾向解读
——基于社会失范理论的分析/ 马纯红
社会失范:中国社会病态现象归因分析的一个视角/ 朱雄君

海外犯罪学家
社会支持理论与腐败: 影响腐败的结构性决定因素的再检验/ 张焰曹立群

理论研究
未成年人收容处遇的现实阻却
——从向度关系研究/ 王利荣蔡伟文

犯罪研究
青少年犯罪规律性问题探析/ 季境
国外青少年犯罪预防项目的社会学分析/徐大慰

青少年保护
离婚后监护安排中儿童意愿之听取与考量
——立法表达与司法实践/ 陈思琴

少年司法
少年抢劫、抢夺、寻衅滋事等罪名之辨
——近五年上海二中所辖法院少年抢劫案件实证研究/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立法完善探讨/ 李运才
矫正研究
比较视角:未成年人违法与矫正措施略考/ 熊谋林
近代中国少年感化院的创设/ 张东平

域外借鉴
瑞典少年司法制度概述(下)/ 戈德贝克-洛卡米拉著张紫千译
法国未成年人刑事程序法述评:制度与演进/ 施鹏鹏

犯罪学茶楼
八期寄语
——国民懈怠与冲突消解 /皮艺军
鸭嘴兽、蝙蝠,抑或克隆物
——“犯罪学是什么”之笑侃/肖剑鸣
犯罪学的网状结构与自由空间
——第16届国际犯罪学大会印象/卢建平
打黑除恶中的杂音/ 康均心
“镇关西”郑屠的人生:一个流氓恶势力的产生和覆灭
——水浒人生启示录之二/靳高风
英文目录

《青少年犯罪问题》(CSSCI2012年第3期目录
卷首语
新刑事诉讼法设置未成年人专章的意义与遗憾/ 本刊编辑部

主题研讨:援交事件专题
社会治理中的他者:援交事件的女性主义视角的分析
——以S市未成年女性参与和介绍卖淫案为例/马姝
女性青少年性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以上海20名女中学生“援交”案为视角/ 李绍章
日本女中学生援助交际问题分析/ 师艳荣

海外犯罪学家
主持人絮语
中美大学生对于警察处理家暴态度之比较研究/吴瑜宁孙懿贤吴明月

理论研究
  CPTED
理论的历史梳理及中外对比/赵秉志金翼翔
未成年人刑事污点封存配套机制研究/ 徐美君马静华樊荣庆刘昶

犯罪研究
犯罪学价值实现处遇的反思
——知识社会学的立场与方法/ 岳平
残缺式教育下的惨剧
——中学生弑母案的反思/姚岳绒

青少年保护
积极推进上海儿童事业的新发展和新跨越
——解读上海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田熊
漠视儿童权利是亲子冲突之源
——从孩子“恨父母”说起/关颖
少年司法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批捕阶段律师介入初探/叶青时明清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适用法律拟制问题研究/李振林

矫正研究
未成年罪犯的监禁处遇:制度现状与完善路径/冯卫国李健
争鸣
Criminal Justice的汉语翻译问题/吴宗宪

简论
传统文化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牛凯
心理弹性对于预防流浪儿童偏差行为的意义/丁沁南崔丽娟
论中国特色少年司法的法庭布局/狄小华谷平

域外借鉴
英国青少年社区刑罚执行制度及借鉴/ 刘强
犯罪学茶楼
九期寄语/皮艺军
传统文化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牛凯
犯罪学的公众形象散记/王燕飞
实名制与犯罪防控/刘星

英文目录

《青少年犯罪问题》(CSSCI2012年第4期目录
卷首语
新刑事诉讼法设置未成年人专章的意义与遗憾/ 本刊编辑部

主题研讨:青少年社会化专题
信息技术下民族地区青少年学生社会化问题探究
同伴交往、学业成绩对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
——基于挫折—侵犯理论的研究童玉林路红红陆耀明
青少年攻击性认知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雷浩刘衍玲田澜魏锦
海外犯罪学家

中国刑事诉讼辩护质量实证陆红
理论研究
青少年刑罚的科学建构:
  --------------
以美国青少年终身监禁不得假释实践为视角
未成年人犯罪量刑规则中“必减主义”之检讨
——规范和实证角度的求证张明泽
青少年保护
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上海市100个吸毒青少年个案的调查李建英
女性青少年性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以上海20名女中学生“援交”案为视角/
犯罪研究
论未成年人抢劫犯罪的情境预防
——以三省市未成年犯问卷调查为分析基础
少年司法
论合适成年人在普通刑事案件侦查讯问中的引入邹积超
未成年犯假释案件的听证审理
浅议未成年人民事司法的价值取向及其对受案范围的制约
  ---
兼评最高院《关于进一步规范试点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受理民事案件范围的通知》
矫正研究
社区矫正青少年社会排斥成因初探井世洁
未成年人犯罪之社区矫正
域外借鉴
德国未成年人犯罪VOM制度研究
研究述评
我国青年研究述评
——基于201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青少年导刊》的统计分析
犯罪学茶楼
阿凡达的神谕
犯罪学综述漫谈
“破窗”心理、“破罐”心理和未成年人犯罪韩清李兴明
类学名与学科名
——从犯罪学的“非驴非马”属性论谈起
英文目录

最热导读